相关习题
 0  29641  29649  29655  29659  29665  29667  29671  29677  29679  29685  29691  29695  29697  29701  29707  29709  29715  29719  29721  29725  29727  29731  29733  29735  29736  29737  29739  29740  29741  29743  29745  29749  29751  29755  29757  29761  29767  29769  29775  29779  29781  29785  29791  29797  29799  29805  29809  29811  29817  29821  29827  29835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一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下列有关他的设计和分析不合理的是

  A.研究性课题是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

  B.配制浓度分别为100mg/L、10mg/L、1mg/L、0.1ug/L、0.01ug/L、0的萘乙酸溶液

  C.实验中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存在一定的梯度

D.本实验不属于对照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种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暴露其特有的抗原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D.同种感冒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复制特点”具体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共有噬菌体后代m个,则其中含有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最高是2n/m

B.已知一段信使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应有30个C+G

C.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供给只含14N的原料,该细胞经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50%和100%

D.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DNA分子的分子量比原来增加了1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一定越强

B.若某种群中个体BB占81%,Bb体占18%,bb占1%,则B的基因频率为90%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若图1中b2为合成图2中X1的模板链,则X1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白化症的根本原因是图2中①过程发生差错导致的

C.图2中①和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

D.图2表示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活动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 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B.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率”是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下列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