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9793  29801  29807  29811  29817  29819  29823  29829  29831  29837  29843  29847  29849  29853  29859  29861  29867  29871  29873  29877  29879  29883  29885  29887  29888  29889  29891  29892  29893  29895  29897  29901  29903  29907  29909  29913  29919  29921  29927  29931  29933  29937  29943  29949  29951  29957  29961  29963  29969  29973  29979  2998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1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

  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K值是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

    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

    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个体数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      的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      。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此外,Ca2+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    酶催化mRNA的合成。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 

    (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给予甲组        光照,给予乙组        光照。 

    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的    并测量   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