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的相关内容是(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析下列事例
事实一: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NaHCO3的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的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
事实二: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小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活跃。
事实三:M是叶绿体内某种色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①事实一表明某些无机盐可调节细胞的 。
②你对事实二中的现象的全面解释是 是良好的溶剂,是 反应的介质并参与某些反应。
③事实三表明无机盐是细胞中 的重要组成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图A中标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
(2)在b、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图中的②表示 ,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
⑵、③有 种,其特有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
⑶、DNA 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 (用序号表示)。
⑷、若图示为HIV病毒的遗传物质,其中文名称是 ,则②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一种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化合物的具体名称是 ,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其结构特点是 。
(2)该化合物的基本连接键是 ,是由一个 与另一个 缩去一分子 形成的。
(3)如果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则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若R1R2R3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理论上生物体可以形成 种上图所示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不正确( )
A B
A、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8种
B、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C、B是人的遗传物质
D、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不相同,B则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与精子形成相关的雄激素属于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