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图处理:①放在暗盒里;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琼脂小块;⑥切去胚芽鞘的尖端;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并置于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上述装置均用相同的单侧光照射。请仔细分析图3-22,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有单侧光照时仍能直立生长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________。
(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5)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试验说明,植物的茎具有_________,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______,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______,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_______,从尖端运输到下部,能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生物体内三个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过程①中Y代表的物质是____,X代表的物质是____,这个过程中的Y表现出______。
(2)过程②中Y代表的物质是____,X代表的物质是_____,这个过程中的Y表现出_______。
(3)过程③中Y代表的物质是____,X代表的物质是___,这个过程中的Y表现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A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 ,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同时激素D (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写出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骨骼肌
(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分泌的 (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 反射。
(3)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 (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4)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基因型为AaXBY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A.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B.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C.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D.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对tRN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移1种氨基酸
B.tRNA另一端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决定氨基酸种类的一个密码子
C.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可发生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上
D.一种tRNA可以转运多个相同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列简图表示
根据上述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无子西瓜既没有种皮,也没有胚
D.根据上述图解可知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但如果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就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萝卜和甘蓝杂交,能得到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偶然发现有个别种子种下去后,可产生能育的后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基因自由组合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