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A.2鲜红:1蓝 B.3紫:1鲜红
C.1鲜红:1紫 D.2紫:1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细胞的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D、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根据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紫花植株必须具有A和B基因
B.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理论比为9:7
C.如果基因A的碱基序列中有一个碱基G被C替换,则一定会引起酶的改变
D.生物的性状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基因来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生物自交,其后代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概率为1/4
B.如果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配子含有4分子DNA
C.丙图所示家系所患疾病的遗传特点是男多于女
D.丁图所示,该果蝇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株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 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A.AaCCRr B.AACCRR C.AACcRR D.AaCc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变异的情况下,如果它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均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和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l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现将杂合子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
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
C.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
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也属于伴性遗传病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