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①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②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③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相反④配子的多样性和受精的随机性,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
以上四项描述正确的是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单抗应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单抗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B. 单抗可作为诊断的试剂
C. 生物导弹利用了单抗的导向作用
D. 单抗药物制剂不可单独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细菌与酵母菌的基因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 )
A.在非编码区都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B.在编码区都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
C.非编码区都在编码区的上游
D.非编码区都在编码区的下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能否利用人的皮肤细胞来完成①过程?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④⑤过程是_____技术,通过该过程可在体外获得大量目的基因,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需要用到__________酶。若A中共有a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b个,则③④⑤过程连续进行4次,至少需要提供胸腺嘧啶_____个。
(3)图中B是_____,在利用AB获得C的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般的方法是用________切割A和B,使它们产生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才可形成C。最终形成的C应该含有的基本元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_____(药剂)处理D。由于重组DNA分子成功导入受体细胞的频率___,所以在转化后通常需要进行_____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
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思路,绘制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并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1mg/L氯苯溶液、染色液、显微镜、细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配制按一定梯度浓度从____的氯苯化合物,分别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并编号;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____,放入_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染色后分别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统计出微核率。
(2)在答题卡方框内绘制一个用于呈现实验数据的坐标系。
(3)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
(4)检测微核时可用 溶液作染色剂。微核检测技术高度灵敏,简单易行,你觉得它还能应用在哪些社会热点问题上? (请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 min。
(1)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保温时间过短则__________,过长则
__________。
(2)换用高倍物镜前应移动__________,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
__________,若想观察清楚可以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根据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的状况,某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细胞质中”,你认为有何不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分别用A(a)、B(b)表示甲、乙病的控制基因,则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若Ⅲ一4与Ⅲ一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C.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ch1L基因是蓝藻拟核DNA上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构建过程如下:
第①步:用PCR技术从蓝藻环状DNA中扩增出ch1L基因片段。
第②步:将ch1L基因与质粒构建形成重组质粒1。
第③步:将重组质粒1中ch1L基因中部0.8kb片段删除,用一段红霉素抗性基因取代之,得到重组质粒2。
第④步:将重组质粒2导入蓝藻细胞,由于改造后的基因与ch1L基因仍有很长的序列相同,所以能准确地与其发生同源重组,产生出缺失ch1L基因的突变株。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用PCR技术扩增DNA片段时用到的耐高温的酶通常是指什么酶? 。
PCR扩增DNA时必须加入引物,引物的实质是 ,其作用是 。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一般要经过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都要经过三个步骤,其中“复性”这一步骤发生的变化是 。为消除PCR扩增过程当中外源DNA污染造成的影响,应如何设置对照? 。
(3)构建重组质粒1
2时,为保证成功率,往往使用 酶
对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以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连接。此酶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的 键打开。
(4)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 ,此外还可用噬菌体、动植物病毒作用为运载体。
(5)导入重组质粒2以后,往往还需要进行检测和筛选,可用 制成探针,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基因,在培养基中加入 可将变异株细胞筛选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