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3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分裂
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D.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2.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1.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B.如果昆虫没有产生适应植物突变的变异,可能导致其灭绝
C.昆虫对此种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
D.昆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最终总会使其中一种生物被淘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0.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辜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辜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图l中B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9.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①将某精原细胞的DNA用15N标记后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则所有的DNA均含有15N
②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③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种自交后代约有1/16为纯合体
④细菌分裂生殖时,导致子代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⑤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是细胞内不同基因有序表达的过程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8.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1/3ab-6b B.(1/3b-a)×18 C.1/3ab-(1/3b-n)×18 D.3/2ab+6b+18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7.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指导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
A.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转移RNA携带到核糖体中
C.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D.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6.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医学界已指出抗生素的滥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罪魁祸首,超级细菌因含有一种叫NDM-1的基因,使这种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NDM-1基因的产生是该细菌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B.滥用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NDM-1基因
C.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D.NDM-1基因的产生标志着新的细菌(物种)已经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5.下图为人体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启动该过程必需的有机物①和胰岛素、生长激素一样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B.⑤和ATP中所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C.在合成人体该过程消耗的ATP时所需能量可由淀粉、蛋白质、脂肪氧化分解提供
D.核内形成的④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4.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R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酸序列均能编码蛋白质
B.R、S、N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
C.片段M应是基因R或S的非编码区
D.每个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