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杂交组合中,果实中没有种子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的幼苗,获得的纯合子自交 |
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正常西瓜的幼苗,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多倍体自交 |
C.没有用秋水仙素处理的二倍体不同品种的西瓜幼苗,生长发育成熟后杂交 |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长成的个体作母本,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后自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
B.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漂洗后才能进行染色 |
C.龙胆紫溶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处在分裂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贫血病 |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
D.目的基因被误插入受体基因的非编码区,使受体基因不能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大丽花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众多红色花朵,其中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
A.幼苗的体细胞 B.早期叶芽的体细胞
C.花芽分化时的细胞 D.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某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导致出现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甲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 |
B.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C.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 |
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B和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小麦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下图表示培养矮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育种周期短
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④过程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染色体异常胎儿50%以上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
②多基因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③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
④新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A.一项 | B.两项 | C.三项 | D.四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有科学家尝试在实验室里“将狗的卵细胞发育成囊胚”,若能实现则下列预测中不可能的是 ( )
A.该囊胚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不能生育后代 |
B.若使囊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将是一个纯合的二倍体 |
C.该囊胚发育成的小狗表现为雌性,可产生含X染色体的配子 |
D.若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发育成的个体患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况的产生 |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