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3级和4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
B.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 |
C.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
D.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 |
B.图中②+③+④+兔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应与①相等 |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
B.群落的演替是一种物种代替了另一个物种 |
C.群落演替的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 |
D.群落的演替是长期变化积累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计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t,G对g为显性。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 × 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与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A.1/2, 1/16 | B.1/3, 3/16 |
C.1/2, 3/16 | D.2/3, 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
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
C.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
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 B.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 |
C.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 | D.细胞溶胶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缺点的是
A.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
B.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污染环境 |
C.增加食品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
D.可能产生人体的抗原性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育种不是基因工程菌的是
A.高产青霉素菌株 | B.高产胰岛素菌株 |
C.高产生长激素菌株 | D.高产人干扰素菌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