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 |
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
C.③培育出⑥常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
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8% | B.10% | C.6% | D.1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RNA |
B.蔗糖酶能使蔗糖水解为两分子的葡萄糖,水解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
C.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产生ATP,并用于物质的运输、细胞的分裂等各种生命活动 |
D.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种细胞的分裂 |
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 |
C.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
D.乙、丙图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是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下列的叙述中属于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有( )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 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葡萄糖脱水缩合 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A.四项 | B.三项 | C.二项 | D.一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高三第五次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mL,加入少许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均为10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滤液分别倒入下列U型管中,开始时液面相平,下列对一段时间后A、B液面的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A、B液面不变,因为生成CaCO3相等,分解的葡萄糖也相等
B.A上升B下降,因为甲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C.A下降B上升,因为甲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D.A上升 B下降,因为乙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楠江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楠江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楠江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活动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油脂检测实验中,换上高倍物镜后,调粗准焦螺旋,观察被染色的颗粒 |
B.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和试剂B同时加入,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
C.油脂鉴定中50%乙醇溶液的作用是洗去多余的染料 |
D.还原糖的检测中,不需加热也能观察到红黄色沉淀的出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楠江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适中范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 |
B.乙图Q点在高CO2浓度下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适当调节环境温度 |
C.丙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走势是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渐下降趋势 |
D.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甲图来说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