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注射进入组织中,并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中,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受休细胞晌染色休中,成为细胞基因的一部分。DNA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
C.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
D.将数量相等的甲、乙细胞分别置于相同适宜培养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细菌没有核膜 | 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细菌没有 |
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 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雌性哺乳动物一生中卵母细胞(未成熟卵细胞)的利用率很低。要大幅度提高良种家畜的繁殖率,研究课题之一是提高卵母细胞的利用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借腹怀胎” | B.成体卵巢离体培养 |
C.相关激素刺激导致母畜超数排卵 | D.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
D.紫草细胞培养以获取紫草素和动物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由植物细胞经组织培养形成胚状体的过程中发生了( )
A.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 B.脱分化和再分化 |
C.脱分化和细胞分裂 | D.脱分化、细胞分裂和再分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 )
A.能进行DNA复制 | 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 |
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 D.能合成人的生长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是因为( )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 B.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
C.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 | D.不同的细胞内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不能用动物细胞培养,因此无法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制造疫苗。自1979年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DNA测序完成后,得知病毒的核心蛋白和表面抗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下图是应用生物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也达到了定向改造细菌的目的 |
B.用于生产疫苗的目的基因仅为编码核心蛋白的碱基序列 |
C.用于生产疫苗的目的基因可编码表面抗原蛋白 |
D.在②过程中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