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人体体液与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氧、淀粉酶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
C.胃液、胰液、血液都属于体液 |
D.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用不同形式表示了某细胞合成、分泌抗体过程中有关生物膜面积的变化,下列对数字和字母所示结构的判断,正确的是( )
第40题图
A.①-b-内质网, ②-c-细胞膜, ③-a-高尔基体 |
B.①-a-内质网, ②-c-细胞膜, ③-b-高尔基体 |
C.①-c-高尔基体, ②-b-内质网, ③-a-细胞膜 |
D.①-a-核膜,②-b-高尔基体,③-c-内质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的细胞中①②③的种类均不同 |
B.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
C.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也是自由扩散 |
D.细胞间的识别与②有密切的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相同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设水稻和番茄幼苗吸水量相等),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百分含量,并与原培养液中相应养分百分含量作比较,结果如右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稻对水和Mg2+吸收量不呈比例,吸水量大于对Mg2+的吸收 |
B.番茄对Mg2+和Si2+的吸收量不同,导致培养液中两种离子浓度的变化不同,这可以说明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C.水稻和番茄对同一种离子吸收量不同 |
D.番茄细胞转运Si2+的载体比水稻细胞转运Si2+的载体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右图表示刚施肥后的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在土壤溶液中的状态。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的状态 |
B.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
C.细胞液中的水分进出细胞只经过细胞膜 |
D.此时该细胞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全世界每年有成百上千人由于误吃毒蘑菇而死亡,鹅膏草碱就是—种毒菇的毒素,它是—种环状八肽。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128,则鹅膏草碱的相对分子量大约是
A.1024 | B.898 | C.880 | D.86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把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所示),开始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
A.甲高于乙 | B.乙高于甲 |
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 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 |
B.精子很小,尾部含有大量的线粒体 |
C.同一叶片不同部位中叶绿体的数量相同 |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ATP 分子简式和中文名称分别是( )
A.A—P—P~P和脱氧核苷酸 | B.A—P~P~P和三磷酸腺苷 |
C.A~P~P~P和三磷酸腺苷 | D.A~P~P~P和三磷酸核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