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 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⑥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
A.①③⑤⑥⑧ | B.②③④⑦⑧ | C.①②④⑤⑦ | D.①③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
B.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D.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信息传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图5-30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滋生的季节。有些养鱼专业户发明了一种夜间在鱼塘水面上方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喂鱼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了昆虫的什么特性,给昆虫传递的是何种信息( )
A.趋光性 物理信息 | B.向光性 物理信息 | C.趋光性 行为信息 | D.向光性 化学信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 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伯乐鸟是一种肉食性鸟类,但它常常模仿金翅鸟的叫声以诱骗金翅鸟前来,这种模仿的意义是 ( )
A.一种进行争斗的行为 | B.一种捕食行为 | C.一种学习行为 | D.一种求偶行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面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
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 |
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
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
D.群落内部各营养级的生物量相对稳定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错误的说法是( )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 |
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
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 |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