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28% |
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m-2·y-1 |
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有6条食物链,藻类、大米草属于生产者 |
B.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细菌 |
C.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
D.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的体重若增加10g,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
A.300 g | B.450 g | C.900 g | D.1 800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
C.甲的种群数量减少,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
D.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正确的叙述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
C.生![]() |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 |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伴随着物质而循环利用 |
B.城市生态系统高度开放,自动调节能力强,而且人类起主导作用 |
C.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
D.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但恢复力稳定性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下图甲表示酶促反应,而图乙表示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20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图甲中c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可能是麦芽糖,但一定不是蔗糖 |
B.图乙中的曲线④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物质a在2min内完全水解 |
C.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温度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
D.如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为W1和W2,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的情况是( )
A.W1 > 10W2 | B.W1 > 5 W2 | C.W1 < 10W2 | D.W1 < 5W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二十三中学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图5-31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
图5-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