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当前医学上,蛋白质工程药物正逐步取代第一代基因工程多肽蛋白质类替代治疗剂,则基因工程药物与蛋白质工程药物的区别是( )
A.都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 |
B.都与天然产物不相同 |
C.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蛋白质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不相同 |
D.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不相同,蛋白质工程药物与天然产物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 细菌在含青霉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细菌在含四环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 ||||||||||||||||||||||||||||||||
① | 能生长 | 能生长 | ||||||||||||||||||||||||||||||||
② | 能生长 | 不能生长 | ||||||||||||||||||||||||||||||||
③ | 不能生长 | 能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涉及生命科学、信息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众多的学科,固定在芯片上的各个探针是已知的单链DNA分子,而待测DNA分子用同位素或能发光的物质标记。如果这些待测的DNA分子中正好有能与芯片上的DNA配对的它们就会结合起来,并在结合的位置发出荧光或者射线,出现“反应信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A种植物的细胞和B种植物细胞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仅 显示细胞核),将A、B两种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若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了杂种植株,则该杂种植株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美国农业部指导农民在种植转基因农作物时,要求农民在转基因农作物的行间种植一些普通的非转基因农作物,供害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中和栽培中作了大量的研究。如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1987年,美国科学家将萤火虫的萤光素基因转入烟草植物细胞,获得高水平的表达。长成的植物通体光亮,堪称自然界的奇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是否已表达,其检测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们常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上皮提取DNA,用限制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 DNA“探针”去寻找特定的目的基因。DNA“探针”与相应的基因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 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被测试者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一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反复几次过程,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形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分辨率。请问,DNA“探针”是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