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地样 | 跳虫类 | 蜱螨类 | 线蚓类 | 线虫类 |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
有机肥田 | 10 | 167 | 38 | 30 | 40 | 120 | 19 | 339 |
化肥田 | 4 | 79 | 16 | 41 | 18 | 32 | 7 | 52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
A.生态系统 | B.生物群落 | C.种群 | D.食物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 B.种群增长量最大 |
C.种群数量最大 |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 ( )
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
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 |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 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
B.乙直立生长 |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