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届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同为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
A.两者R基不同 | B.两者结构差异太大 |
C.酪氨酸的氨基多 | D.精氨酸的氨基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
B.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
C.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
D.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会患遗传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代谢简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那么该细胞单位时间放出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 |
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
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 |
D.对细胞④的分析可以得出,此时光合作用强于细胞呼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 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
C.眼色和性别表现为自由组合 |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相关实验中,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选择1.3g/mL的蔗糖溶液 |
B.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
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选择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诱导观察 |
D.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采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
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
C.人工种子的培育 |
D.“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
B.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
C.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的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 |
D.离体植物组织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单克隆抗体是指( )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
B.单个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
C.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高度纯化的抗体 |
D.单个抗体通过克隆化,产生大量抗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
A.有丝分裂 | B.分化 | C.减数分裂 | D.全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