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小王对某个家庭同时进行甲(A、a)乙(B、b)两种遗传病的调查后绘出的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提高调查结果可信度,小王还应该对更多个具有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
B.甲为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乙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C.如果乙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那么Ⅱ-5基因型为AaBb
D.如果乙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那么Ⅱ-1和Ⅱ-2再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互换 |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的相互交换 |
C.精子与卵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重组 |
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一定会引起组织水肿 |
B.乙液可以与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 |
C.乙液中细胞不可能存在于甲液中 |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
B.血浆的pH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
C.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高一同学在新生军训时,脚底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浅黄色液体是
A.血浆 | B.组织液 | C.淋巴 | D.细胞外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B中肯定含有S元素 |
B.①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都是RNA |
C.参与合成多肽的B数目等于C的数目 |
D.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是由B的数目、序列及种类决定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一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
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①②③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最终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在医学研究及相关疾病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
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 |
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 |
D.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