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届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右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
B.丙丁两种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
C.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
D.发黄菠菜叶中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某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 |
B.研究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
C.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
D.研究特纳氏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④和⑦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深圳市农科集团第二次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征集的包括紫叶生菜、孔雀草等15种生物育种材料随"神六"在太空遨游110多个小时后返回地面,由此该集团又确立了一批太空农业项目。有关生物技术及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
A.返回地面后,孔雀草开出不常见的墨色花,其根本原因最可能是基因发生重组。 |
B.如果孔雀草的种植过程中发现了不常见的墨色花时,为了快速大量生产宜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 |
C.在培育转基因抗虫孔雀草中,获得目的基因所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
D.在太空环境(微重力、强辐射等)条件下,孔雀草种子不可能发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 B.①![]() | C.①④②③ | D.①④③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工催化鲤鱼产卵采用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理由是
A.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 |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 |
C.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 |
D.过多的性激素会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最终使性腺退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高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
A.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B.M表示伴X隐性![]() |
C.M表示基因突变![]() |
D.M表示生物的进化,N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