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1.6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定多于C的个体数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 B.b | C.c | D.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C.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仅是天敌 |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外液 |
B.细胞内液 |
C.主要组成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
A.400 a·0.8m | B.0.8 a·400m |
C.a·320m | D.320·a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A.a | B.b | C.c | D.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