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
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生成量多 |
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 |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
设计思路是 ( )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
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右图表示某种特异性免疫细胞某时期的结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抗体是由图中④合成,经③通过①分泌到细胞外 |
B.若该细胞是效应B细胞,它分泌抗体的过程需要②提供能量 |
C.如果该细胞是效应T细胞,则释放的物质为淋巴因子 |
D.抗体吸附在某些绅胞表面与过敏原结合,就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因,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判断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B.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 |
C.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计算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1296 |
D.还按C选项计算双胞胎中男孩(IV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72,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慨率是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了白眼果蝇。若子—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3:1 | B.5:3 | C.13:3 | D.7: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