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子马达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纳米系统。天然的分子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物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属于分子马达的是
A.DNA解旋酶 | B.核苷酸 | C.葡萄糖 | D.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含有215个N原子的200个氨基酸,形成的5个四肽、4个六肽和1个2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与氨基数目的最大值分别是
A.200和200 | B.200和215 | C.189和11 | D.189和2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中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
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
是
A.Ca(NO3)2 | B.KCl |
C.KH2PO4 | D.K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09年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旱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②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③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 ④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A.①④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 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生物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
B.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 |
C.在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
D.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西省于都三中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核糖”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
A.HIV | B.T2噬菌体 | C.核糖体 | D.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