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2841  42849  42855  42859  42865  42867  42871  42877  42879  42885  42891  42895  42897  42901  42907  42909  42915  42919  42921  42925  42927  42931  42933  42935  42936  42937  42939  42940  42941  42943  42945  42949  42951  42955  42957  42961  42967  42969  42975  42979  42981  42985  42991  42997  42999  43005  43009  43011  43017  43021  43027  43035  170175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单选题

(2010届南通抽检)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两组,每组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抗药性强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
A.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基因突变的结果
B.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
D.家蝇的抗药性是原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单选题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同的观点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微弱的有利变异通过逐代遗传得到积累和加强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说明中,都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  )
①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③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D.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单选题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识别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的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自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单选题

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单选题

在同纬度一距离大陆50英里的高山岛屿上,发现五种同属的动物,但是在大陆上只发现两种同属的动物。试问,造成该岛上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该岛上的物种有遗传隔离
B.大陆上的环境变化较大
C.大陆上的物种发生突变的几率较高
D.岛屿的环境变化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单选题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B.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可不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
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同物种之间不可能产生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右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D.W、X是肉食动物,均处第三营养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右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 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e点之后
B.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若此图表示菜青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
D.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