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古田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 题型:单选题
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 |
B.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
C.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来实现的 |
D.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古田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 题型:单选题
基因工程中,须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
B.目的基因和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 |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古田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 题型:单选题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 |
B.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
C.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 |
D.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古田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 题型:单选题
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 )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古田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DXT转移到棉花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效果很好的优质棉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DXT基因来自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其基因的编码区特点与酵母菌相同 |
B.DXT基因能在棉花细胞中正常表达,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
C.转基因棉花培育过程中,可用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作为运载体,还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D.获得该基因常采用“鸟枪法”,要用到两种工具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古田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 题型:单选题
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环节依次为: ( )
①筛选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②制备重组DNA分子
③使目的基因表达 ④获得目的基因
⑤导入受体细胞
A.①②③④⑤ | B.④⑤②③① | C.④②⑤①③ | D.③②④⑤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古田五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生物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的生存没有决定性作用 |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
C.基因工程操作过程的步骤中只有第三步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D.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我国海关对凡人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捕食者数量一定会迅速增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使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以下关于“低碳”和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
B.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生物画碳循环失衡 |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
D.“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向“原料——产品——原料一一产品”模式转化,有助于减少废料处理的能耗,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