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 B.温度、光照 | C.湿度、温度 | D.光照、食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先呈“S”形增长,后呈“J”形增长 | B.先呈“J”形增长,后呈“S”形增长 |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 B.种群增长量最大 |
C.种群数量最大 |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右图为某种群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示意图,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类型是
A.稳定型 | B.增长型 | C.衰退型 | D.无法判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k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云南省滇池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下列叙述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实验组 | Ⅰ | Ⅱ | Ⅲ | Ⅳ | ||||
处理 |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 |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 |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