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河北省保定一中高三押题(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蜜蜂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意(雄蜂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只在细胞的一极出现纺锤体,所有染色体移向一极,不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则按正常的方式进行。俗称“假减数分裂”),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形成H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若此过程发生在被子植物体内,则H形成的同时,还会形成受精极核 |
B.蜜蜂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雌性蜂的胚胎发育起点是受精卵,胚后发育受环境影响 |
C.基因型为ab的雄蜂和基因型为AaBb的雌蜂交配,其后代个体基因型最多有4种 |
D.雄蜂体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图中雄蜂的基因型为AbD或Abd或abd或ab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河北省保定一中高三押题(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自然界中存在着几十万种微生物,虽然说有的微生物给人类带来了疾病甚至灾难,但它们却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员。下列有关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
B.只有附着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微生物才能进行生物固氮 |
C.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 |
D.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肇庆中学高考仿真试卷理综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多选)结合下面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 | B.青霉素和利福平都能用来杀灭病毒 |
C.结核杆菌的②和③都能发生在拟核中 | D.①②③④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肇庆中学高考仿真试卷理综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
B.蜣螂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 |
C.该蜣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 |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肇庆中学高考仿真试卷理综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的一个卵巢细胞中的染色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二倍体染色体数是12,单倍体染色体数为6 |
B.该生物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单倍体染色体数为3 |
C.该图显示的是减数分裂,因为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联会 |
D.该生物二倍体染色体数是24,单倍体染色体数为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肇庆中学高考仿真试卷理综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为探索某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而设计实验,下列设计不合理的是( )
A.设置预实验 |
B.底物和酶混合前分别使其达到预设温度 |
C.底物与酶量都是固定的 |
D.用菲林试剂测试产物量确定因变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肇庆中学高考仿真试卷理综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植物代谢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氧化时会产生大量的ATP |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萝卜种子,目的是促进种子休眠 |
C.高等植物细胞不一定具有叶绿体 |
D.花的受粉与否影响其生长素的产生量而决定果实的发育与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肇庆中学高考仿真试卷理综生物试题 题型:单选题
美国、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
B.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
C.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
D.多个核糖体可相继结合在同一个mRNA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河北省保定一中高三押题(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在做细菌培养实验过程中发现:某种细菌(记作S)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S细菌产生不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为验证这一假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使用相同的培养基,正确的接种方法应是( )
A.实验组接种S细菌,对照组接种其他细菌 |
B.实验组接种其他细菌,对照组接种S细菌 |
C.实验组接种其他细菌,对照组不接种,一段时间后,除去其他细菌,两组再分别接种相同的S细菌 |
D.实验组接种S细菌,对照组不接种,一段时间后,除去S细菌,两组再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卷 题型:单选题
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D.红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