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经过的系统有 ( )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排泄系统 ⑤循环系统 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 B.⑤⑥⑦⑧ | C.①②④⑤ | D.③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四幅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内容,对其曲线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
A.农业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除草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C点左右 |
B.乙图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
C.丙图B点害虫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点害虫种群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 |
D.根据甲图,①可以表示单子叶植物,②可以表示双子叶植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右图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若某植物顶芽的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为( )
A.大于2m小于i | B.大于m小于g |
C.大于g小于2m | D.大于等于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假如让一健康人(A)和一糖尿病患者(B)在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千克体重服1g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二人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则在下列4种曲线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
B.用电刺激Ⅱ处,则皮肤、肌肉都发生兴奋 |
C.Ⅱ处被破坏刺激皮肤则肌肉没有反应,也没有感觉 |
D.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则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Ⅱ→肌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另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导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
A.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B.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C.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
D.效应细胞毒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和恢复的过程中,其变化次序是 ( )
A.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 | B.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 |
C.反极化→复极化→去极化 | D.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度浙江省慈溪市云龙中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不正确的措施是( )
A.禁止近亲结婚 | B.广泛开展遗传咨询 |
C.提高产前诊断的覆盖面 | D.禁止有遗传病家族史的人结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