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单选题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来防治害虫,效果会越来越差,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农药诱导了害虫产生定向的抗药性的变异 |
B.农药对害虫的多种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
C.抗药害虫与不抗药害虫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
D.在防治过程中,害虫种群的基因频率未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潍坊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 题型:单选题
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 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裂解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效应T 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
B.控制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效应B 细胞中也存在 |
C.穿孔素是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的 |
D.穿孔素分泌的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潍坊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 题型:单选题
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 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
C.图中B 表示地理隔离,短时间内会导致生殖隔离 |
D.图中C 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潍坊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使用试剂的量等都是自变量 |
B.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检测CO2产生情况 |
C.用斐林试剂模拟尿糖检测时,应设计正常人尿液的对照实验 |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取样计数前培养液应充分摇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潍坊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 题型:单选题
一般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
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
B.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
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潍坊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
B.基因A 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 属于基因重组 |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潍坊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 题型:单选题
IAPs 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 的核心结构是RING 区域,如果去掉该区域,则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
B.去掉癌细胞中IAPs 的RING 区域,可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 |
C.IAPs的合成可以不受基因的控制 |
D.衰老细胞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潍坊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甲、乙、丙的化学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X、Y 表示构成这些化合物的元素(除C、H、O 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Y 表示N 元素
B.甲、乙、丙均携带遗传信息
C.单体C 溶液与双缩脉试剂混合后出现紫色反应
D.丙从细胞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与甲共同形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些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Aa占70%,aa占10%。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60% 40% | B.65% 35% | C.55% 45% | D.50% 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图显示了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变化情况,横线代表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体现了可遗传变异的两个来源 |
B.乙图中的两条染色体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内的交叉互换 |
C.以上变化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
D.以上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均是不利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