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题型:单选题
右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丙的合成可能受到一个以上基因的控制 |
B.图示过程没有遗传信息的传递 |
C.过程a仅在核糖体上进行 |
D.甲、乙中均含有起始密码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题型:单选题
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题型:单选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测定,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d点光合速率最大,f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
B.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段 |
C.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
D.d、e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题型:单选题
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2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鉴定的方法和结果(“△”表示需要沸水浴加热,“×”表示不需要沸水浴加热)正确的一项是( )
| 鉴定的物质 | 所使用的试剂 | 特殊处理 | 所产生的颜色 |
A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 | 紫色 |
B | 脂肪 | 苏丹Ⅲ染液 | × | 砖红色 |
C | 葡萄糖 | 斐林试剂 | △ | 橘黄色 |
D | 淀粉 | 碘液 | △ | 蓝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题型:单选题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药物“达菲”通过抑制该病毒中神经氨酸酶(NA)的作用,使病毒不能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从而减少病毒的传播。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 )
A.NA能够破坏细胞膜 B.H1N1病毒在宿主细胞外自行增殖
C.NA是由宿主细胞的DNA控制合成的 D.NA的合成包括有转录、翻译等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已成功地利用人体表皮细胞制造出了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细胞(即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
B.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
C.表皮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组 |
D.表皮细胞在形成过程中丢失了某些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题型:单选题
以下与人体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 B.记忆细胞由造血干细胞直接分化而来 |
C.吞噬细胞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 D.免疫系统有防御功能,而没有调节功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潍坊高考适应性训练(二模) 题型:单选题
在探索外星空间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关键的一环,这是因为( )
A.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 |
B.水是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
C.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D.一个由m 个氨基酸构成的2 个环状多肽,水解需要m-2 个水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201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
B.以上三种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 |
C.以上三种生物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 |
D.a、c细胞有细胞壁,而b细胞没有该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