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德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没有线粒体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②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③终止密码一定没有相应的氨基酸
④存在生殖隔离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交配
⑤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⑥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A.③④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③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德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于实验过程或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中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
B.摘除植株的顶芽,有利于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并促进其发育 |
C.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
D.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实验材料经固定处理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酒精冲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德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晴朗夏季,某兴趣小组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花生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继续培养,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甲图表示玻璃罩内的CO2含量一昼夜的变化情况(A点表示玻璃罩内起始CO2浓度),乙图表示该植株一昼夜CO2释放速率或吸收速率,丙图表示花生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D点与丙图中的(2)对应,D点之后植株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B.甲图中的H点与乙图中的e点对应,此时植株的光合作用最强 |
C.乙图中ac段、cd段(不包括d点)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丙图中的⑷、⑶ |
D.乙图中的defgh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可代表植物一昼夜积累的有机物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表现型正常的一对夫妻有一个患白化病的色盲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A.1/3 | B.5/6 | C.1/4 | D.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限制酶、连接酶是基因工程技术所用的工具酶 |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
C.重组DNA分子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 |
D.目的基因完成表达的标志是标记基因的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谷氨酸发酵时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可促进乳酸或琥珀酸的积累 |
B.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只能通过诱变选育才能用于生产 |
C.发酵液的pH为7~8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谷氨酸 |
D.通常采用液体天然培养基,更换培养基有利于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既可改变其组成,又改变其通透性 |
B.兴奋在传导和传递时,生物膜的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功能上的联系 |
D.通过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细胞,其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都可导致遗传病 |
B.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不都是遗传病 |
C.环境因素对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都有影响 |
D.获得性免疫缺陷、肺结核和甲型流感都不是遗传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③到⑦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B.获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 |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
D.图中各种筛选过程均不改变基因频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单选题
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
C.c表示新物种形成 |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