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已知水稻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获得矮秆无芒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育种方案,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根据预期,F1植株所结种子分株保存、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应既有高秆,又有矮秆。但研究人员发现有一植株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全部表现为矮秆,并据此推断F1植株中有纯合矮秆。通过分析,他们认为F1中纯合矮秆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是 ;②是 。
(2)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使F1中出现了纯合矮秆植株,他们通过分析F2矮秆植株上所结种子的性状表现来判断:
①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 ,则属于第一种原因。
②如果所结种子表现型为 ,则属于第二种原因。
(3)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水稻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在获得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同时,也会得到一些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
①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和由花药壁细胞发育成的二倍体植株,在幼胚期形态上并无明显差别,可以采用 的方法,对它们加以区分。
②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得到的幼胚,进一步用 试剂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的植株。
③得到的植株中两对性状均为显性的基因型是 ;只表现出一种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两种,统计这两种植株的数量,发现其比例不是1:1,可能的原因是:a ;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图1和图2是人类某一类型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图3代表某人不同部位的细胞在不同时期的分裂示意图(显示部分染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性基因,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2)由图可知携带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图2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II7与II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
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
(4)图3中A--E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
(5)图2中I一1和I一2中生的两个孩子性状不同,这与图3中_____________细胞所处时期发生的变异关系最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 1.1细胞概述练习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自身所需要的一切生命活动。
请完善下面探究草履虫对刺激反应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作出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________反应,能________有利刺激,而________有害刺激。
(3)实验观察:准备草履虫培养液,放大镜,显微镜,3支试管,镊子,4片载玻片,清水,肉汁,小盐粒。
| 载玻片 |
1号 | ![]() |
2号 | ![]() |
3号 | ![]() |
4号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 1.1细胞概述练习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病毒是一类广泛寄生在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非细胞生物。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通过烟草感染过滤实验,间接证明了病毒的存在。1935年,斯坦莱从患烟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中分离出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晶体,于是人们发现了一类新的生物——病毒。
(1)病毒有很多类型,其中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称为________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称为________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称为________病毒,又称为________。
(2)病毒能通过细菌过滤器,说明病毒________。
(3)人们分析病毒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时发现,病毒不具有________结构,绝大多数病毒仅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遗传物质只有________种。
(4)病毒单独存在时不能增殖,也没有生命活动,只有在________中才能生存、复制和殖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 1.1细胞概述练习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根据如下图显微结构回答:
(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 构成的 生物,由此也可以说明 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二者都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直接进行 。由此也可以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个体内基因组成 | 性状表现(眼色) |
四显基因(AABB) | 黑色 |
三显一隐(AABb、AaBB) | 褐色 |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 黄色 |
一显三隐(Aabb、aaBb) | 深蓝色 |
四隐基因(aabb) | 浅蓝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某育种学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控制小麦穗大与穗小的基因分别用D、d表示,控制不抗病与抗病的基因分别用T、t表示),自花受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的小麦中有30株为大穗抗病,有X(X≠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都不抗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30株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中从理论上推测能稳定遗传的约为________株。
(2)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的比例约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等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请回答:
(1)浅海湿地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沼泽湿地在蓄洪防旱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三角洲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法。从种群的特征来看,决定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鸟类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存在这种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关系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流动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其中过程①②④以__________形式,过程③以__________形式。该图可以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只有较少部分流入消费者体内,其原因是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_________中散失了,一部分随残枝败叶流入_________体内。
(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将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其中体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实现_____________。
(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____________效应。针对过程①和②,提出减缓此效应的两项措施: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