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完全可以自主合成组成核酸的核糖和脱氧核糖。现在细胞系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自主合成核糖和脱氧核糖,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为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请你完成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2)实验材料:突变细胞系、基本培养基、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14C—脱氧核苷酸、放射性探测显微仪等。
(3)实验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1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1分)
R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1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1分)
(4)实验步骤:
第一步:编号。取基本培养基两个,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设置对比实验。在培养基甲中加入适量的核糖核苷酸和14C—脱氧核苷酸;在培养基乙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培养。在甲、乙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等量的突变细胞系,放到适宜的相同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让细胞增殖。
第四步:观察。分别取出培养基甲、乙中的细胞,用放射性探测显微仪探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放射性强弱
(5)预期结果:
①培养基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培养基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I—2无乙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2)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Ⅱ-3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几率是____。
(4)若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则白化基因频率是___。预防遗传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光颖(DDTTpp)品种,另一个是矮秆易感锈病毛颖(ddttPP)品种,现有3组实验:
实验结果是:A、B、C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请回答:
(1)A组实验方法在育种上属于 ,原理是 ,A组出现ddTTPP的概率是 。
(2)B组的方法在育种上属于 ,原理是 , 其优点是 。
(3)C组出现矮秆抗锈病的后代是通过 ,这种方法在育种上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____________。
②随机性:随机发生在_____________ 的各个时期。
③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定向性:可以向 突变,产生 基因。
⑤多害少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
内因: 。
外因: ①物理因素。如:_______ . ________.
②化学因素。如:_____________
③生物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四川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22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 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Ⅱ。(14分)果蝇的眼色由两队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 一只纯和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①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代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 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 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 T、t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② F2代雄果蝇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有的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四川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20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7分)科研人员获得一种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请回答:
(1)提取水稻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加入 ,以防止色素被破坏。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叶片的光和色素,缺失的色素带应位于滤纸条的 。
(2)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当光照强度为n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 。
当光照强度为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固定的形成 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 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气速率。
(3)如果水稻出现叶绿素a完全缺失的突变,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Ⅱ(13分)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 。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在代谢过程中可通过 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也可通过形成五碳塘进而合成 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2)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 。与正常的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 (填编号),代谢途径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 ,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
(3)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 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
调控 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若要研制药物来已知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过程 (填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重庆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16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比例为 。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题31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 。②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 (填字母)。③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重庆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26分)Ⅰ.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题30图)。
(1)据图分析:
①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____________。
②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填“光照”或“CO2”)。
③在14∶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若该地土壤缺钙,一段时间后该植物首先表现出钙缺乏症的是____________(填“老叶”或“幼叶”)。
(3)假设若干年后将引种后代重新移栽回原产地,与原产地长叶刺葵杂交不育,原因是地理隔离导致了_____________。
乙醇可部分替代石油燃料,利于纤维素酶、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耐高温纤维素酶可以加速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
(1)某研究小组将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
| 试管1 | 试管2 |
第一步 | 加入适量缓冲液 | 加入等量纤维素酶溶液(缓冲液配制) |
第二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min | |
第三步 | 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第四步 | 60℃水浴保温10min | |
第五步 | 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第六步 | 沸水浴中加热2min,观察实验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