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届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生物乙醇是以生物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流程为:纤维素酶分解→酵母菌发酵→蒸馏→成品。如果向含有纤维素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时,刚果红会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呈现红色,如果纤维素被降解,则培养基表面会形成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71、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①最好选择 环境采集土样。
②配置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接种前要进行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③以下是两种培养基配方:
A培养基配方:
KH2P04 | Na2HP04 | MgS04.7H20 | 纤维素酶 | 葡萄糖 | 尿素 | 琼脂 |
1.4g | 2.1g | 0.2g | 1g | 10.0g | 1.0g | 15.og |
KH2P04 | NaN03 | Na2HP04.7H20 | MgS04.7H20 | KCl | 纤维素粉 | 酵母膏 | 水解酪素 |
0.9g | lg | 1.2g | 0.5g | 0.5g | 5g | 0.5g | 0.5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红细胞表面仅含A抗原的为A型血,仅含B抗原的为B型血,同时含A、B抗原的为AB型血,O型血红细胞则不含这两种抗原,但通常含有可以形成A、B抗原的物质H(无H者也被视为O型血。上述抗原的形成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基因H编码的酶能促使前体物质转变为物质H,但它的等位基因h则不能编码这种酶;基因IA编码的酶能促使H转变为A抗原,基因IB编码的酶能促使H转变为B抗原,但它们的等位基因i则不能编码这两种酶。A抗原、B抗原以及与它们的前体物质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65.图中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66.基因i变成基因IA或IB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该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是DNA分子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
67.表现为B型血的人,其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68.一个A型血男子与一个O型血女子结婚后生下的一个孩子为AB型血,且已知该夫妇所生孩子的血型只可能是AB型血,则孩子、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孩子与其基因型相同的配偶结婚,生育AB型、A型、B型、O型血的孩子的概率之比是__________。
69.经过数年研究,已成功实现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将B型血的__________切去,可以实现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研究发现海南咖啡豆和大豆的α-半乳糖苷酶可以作为改造血型的工具酶。B型血的人常饮咖啡或吃大豆制品,血型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70.要大量获得α-半乳糖苷酶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生物学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RH是 激素, B是 激素。
(2)寒冷环境中 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胳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2分)
(3)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 ;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X产热,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
,这样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a表示 ;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 ;c表示为毛细血管内的 ;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
(2)以上b、c、d合称 ,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 作用。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代性状 | 紫茎 | 绿色茎 | 缺刻叶 | 马铃薯叶 |
数量(个) | 495 | 502 | 753 | 25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图中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假设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乙中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____分裂时染色体数量变化,判断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是图乙a~e中的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既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又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__________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图乙中DNA含量加倍的细胞是图_________________。
(5)就染色体行为来看,b、e时期细胞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乙a~e细胞中继续分裂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___。
(7)图乙中a细胞所处的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分裂结束能产生______种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生活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中,时常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干扰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通过 调节机制维持机体稳态。
(2)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代偿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机体通过调节促使甲状腺细胞增大,从而满足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在此调节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和 。
(3)2,4—D可以作为除草剂,在农田中常用高浓度的2,4—D喷洒可除去双子叶植物杂草,而单子叶植物庄稼并不受影响。此现象说明 。
(4)在一箱未成熟的青苹果中放入几只成熟的苹果,可以加速青苹果的成熟。这里起作用是 。
(5)观察右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a)若A细胞内部己经侵入了麻风杆菌,B细胞与A细胞密切接触,使A细胞裂解死亡,则B是 细胞。
(b)若A、B表示内环境组成的两部分,且A可渗入某结构形成B,但B不能形成A,则B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上图左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株。
(2)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 ______和 。
(3)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上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
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下图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及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个组成成分之间通过 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主要成份是 。图中①是指 生理过程,②是指 生理过程。
(3)自然界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③④⑤过程是以 形式进行传递的。
(4)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
(5)图中的序号 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