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6524  46532  46538  46542  46548  46550  46554  46560  46562  46568  46574  46578  46580  46584  46590  46592  46598  46602  46604  46608  46610  46614  46616  46618  46619  46620  46622  46623  46624  46626  46628  46632  46634  46638  46640  46644  46650  46652  46658  46662  46664  46668  46674  46680  46682  46688  46692  46694  46700  46704  46710  46718  170175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据下图所示的化合物结构简式,请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有       个氨基,      个羧基。
(2)形成这种化合物的不同氨基酸的R基编号是             
(3)该化合物是      肽,由       个氨基酸通过             反应形成的。
(4)该化合物中肽键的编号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新人教版1--4章) 题型:综合题

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A.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B.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C.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得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    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            
(2)由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已知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有人认为: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是影响了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2)预测结果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新人教版1--4章) 题型:综合题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    作用,为细胞提供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新人教版1--4章)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结构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图表示胰岛B细胞,则它分泌的信号分子1是________。该分子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必须经过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填标号)
(3)外来的信号分子2作用于该细胞时,首先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该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1)生物试卷(新人教版1--4章)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2)结构⑥⑦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甲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
(4)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________。
(5)若图左侧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则乙、丙、丁三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2011山东高考)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致病机理的探讨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利用正常大鼠制备遗传性高
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的流程如图所示。

(1)卵母细胞除从活体输卵管中采集外,还可从已处死的雌鼠________中获取。
(2)图中的高血压相关基因作为__________,质粒作为_________,二者需用________切割后连接成重组载体,该过程与质粒上含有________有关。 
(3)子代大鼠如果________和__________,即可分别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上说明高血压相关基因已成功表达,然后可用其建立高血压转基因动物模型。
(4)在上述转基因大鼠的培育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胚胎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      
(2)图乙对应的前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3)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       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                段。?
(4)请画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一)为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该绿色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ml/h)并绘制成的相应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物质A是__________。若要d过程也不发生,则对该细胞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
(2)若光照强度处于图(二)的C点时,图(一)中不应存在的箭头是          
(3)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二)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30℃(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B点应           (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4)在4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2小时内可利用CO2       ml。当植物从光照强度4klx突然降至0,则光合作用过程中五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2011福建高考)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吡罗红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的作用是______,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大纲版) 题型:综合题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         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                。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                    、存活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