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________,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
(2)图乙的2表示________,它的形成与________有关,物质3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
(3)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传导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4-1、2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 题型:综合题
如下图所示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政策。
(3)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________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4-1、2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 题型:综合题
(2009年广州质检)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只。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灭鼠时如果仅使老鼠数量降至B点,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所以灭鼠的同时还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给我们的提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3-1、2、3植物激素调节 题型:综合题
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应使扦插环境保持较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扦插枝条干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3-1、2、3植物激素调节 题型:综合题
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一)。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一)不完整,缺少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你的具体改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一)改进[未在示意图(二)中画出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图(二)。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二)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二)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三)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三)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等过程。某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相比,缺少的是________和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2-4免疫调节 题型:综合题
(2010届莱芜期末)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当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存活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2-4免疫调节 题型:综合题
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_______。当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生成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如上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2-4免疫调节 题型:综合题
(2009年海南生物)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___________。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___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___________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___________,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__________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___________;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2-2、3激素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 题型:综合题
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 kg/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________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________;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________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________________,可推断出________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________,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章节小练习:必修三2-2、3激素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 题型:综合题
(2009年福建理综)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________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__________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量;在38 ℃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________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