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0分,每空1分)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下表是四种不同的杂交组合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请填写表格中亲代各种组合的基因型。
亲代 | 子代的表现型及数量 | |||||
基因型 | 表现型 | 黄色圆粒 | 黄色皱粒 | 绿色圆粒 | 绿色皱粒 | |
① | × | 黄皱×绿皱 | 0 | 34 | 0 | 36 |
② | × | 黄圆×绿皱 | 16 | 17 | 14 | 15 |
③ | × | 黄圆×绿圆 | 21 | 7 | 20 | 6 |
④ | × | 绿圆×绿圆 | 0 | 0 | 43 | 14 |
⑤ | × | 黄皱×绿圆 | 15 | 16 | 18 | 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安徽省双凤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含量促进植物生长。那么它是如何提高生长素含量的呢?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探究。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一个合成和分解的代谢过程(如图1,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研究小组据此提出假设: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提高生长素含量。
为验证假设,研究小组设计了实验。材料用具包括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赤霉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1)参考图2,补充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①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1~4号。
②向1号和2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在1号和2号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注:1号烧杯中的幼苗为1号幼苗,2号烧杯中的幼苗为2号幼苗)
④1号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2号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去尖端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⑥向3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分析:
步骤②~⑤的处理结果是去尖端胚芽鞘弯向1号,这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⑥可能出现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安徽省双凤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部分),①~⑦表示有关连线的序号,箭头⑦的意义是“C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_________,B代表的是_________,图中C代表的是_________,写出连线⑥上的联系词_________。
(2)若①~④表示碳循环的有关连线,则表示B通过_________作用提供原料给C。若①~④表示能量流动的有关连线,则其中不应该画出的箭头联系是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依据此原理,可以合理巧接食物链,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安徽省双凤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语言”。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若右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__________电位,b点时Na+_______(内、外)流。
(3)人体内信息分子B的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__________调节机制。
(4)上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安徽省双凤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下面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____。
(2)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______。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12分)实验: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中生长素能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从而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为了验证胚芽鞘中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A段(胚芽鞘尖端)而不是B段(胚芽鞘下面一段),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1)实验材料及用具: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2)绘图表示实验装置及方法,并用文字加以注解或补充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以上装置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情况。
(3)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预测、解释:甲装置内胚芽鞘直立生长,表明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到阻止,植物不表现为向光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16分)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 。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 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约有 株。
(3)过程③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 技术
(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 。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18分)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表中 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4分)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导致大气中 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 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18分)如图为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⑥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Ⅰ~Ⅶ代表相关的物质。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Ⅰ~Ⅶ中,可代表相同物质的有Ⅰ与Ⅴ,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4分)蓝藻细胞中产生的物质Ⅱ需要穿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释放到大气中。
(2)除图中标明的外,还可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过程__________(填序号)。
(3)若将某植物置于含H218O的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植物体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Ⅰ~Ⅴ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和水。(4分)
(4)图中水主要由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通过 吸收,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图,请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经用 处理,除去了 ;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 技术把D细胞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 ,然后用 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手段是 。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经被注射了 。由D细胞连续分裂生成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 。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分泌 。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 种(只考虑两个细胞的相互融合),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 。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