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7068  47076  47082  47086  47092  47094  47098  47104  47106  47112  47118  47122  47124  47128  47134  47136  47142  47146  47148  47152  47154  47158  47160  47162  47163  47164  47166  47167  47168  47170  47172  47176  47178  47182  47184  47188  47194  47196  47202  47206  47208  47212  47218  47224  47226  47232  47236  47238  47244  47248  47254  47262  170175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其它变异;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题型:综合题

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________,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________。
(2)如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________(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是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________植株。
(5)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________(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7分)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
(2)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3)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4)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直接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   KJ和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高度(cm)
h≤10
10<h≤30
30<h≤lOO
100<h≤300
h>300
数量(株)
120
62
32
16
6
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构属于        型。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4分)右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1)常温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调节。
(2)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________的活动较其它过程更早增强,过程_______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3)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_(增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2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图乙是图甲中①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2)图甲所示的反射弧由感受器、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五个部分组成。
(3)c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变化成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电位差,使兴奋向前传导。
(4)兴奋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图乙所示的突触来传递的,图中①指______ ;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单向、双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8分)下面是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图。请将选项A、B、C、D选填到合适方框中,完善概念图。
A.绿色植物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分解者 D.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综合题

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

(1)假设已知甲岛上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蝉F上,请根据达尔
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变的过程。
(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居住,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
(3)怎样验证E和F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简述你的思路和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综合题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交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综合题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现代达尔文主义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是由________决定的。
④这个种群是否形成了新物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题型:综合题

图所示在农田中使用农药一段时间后,害虫具有了抗药性(抗药基因A),请回答:

(1)害虫的抗药变异最初来源于____________。
(2)害虫种群中抗药变异的差异说明________。
(3)对害虫抗药性的进化,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
A.图中A时期不存在抗药害虫
B.图中AB段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选择
C.图中B点不抗药的基因频率变为零
D.图中C点害虫种群中产生了新物种
(4)图中BC段害虫种群数量呈________增长。
(5)决定害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C点时随机抽取一定量的害虫,经检测其中AA占18%,Aa占70%则A基因频率为(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