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7087  47095  47101  47105  47111  47113  47117  47123  47125  47131  47137  47141  47143  47147  47153  47155  47161  47165  47167  47171  47173  47177  47179  47181  47182  47183  47185  47186  47187  47189  47191  47195  47197  47201  47203  47207  47213  47215  47221  47225  47227  47231  47237  47243  47245  47251  47255  47257  47263  47267  47273  47281  170175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     。在体内,癌细胞分别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证明癌细胞具有         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此蛋白质称为     ,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细胞类型
增殖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癌细胞
无限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
                                                                      。
结果预测及分析:                                                     。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6分)为了解基因结构,通常选取一特定长度的线性DNA分子,先用一种限制酶切割,通过电泳技术将单酶水解片段分离,计算相对大小;然后再用另一种酶对单酶水解片段进行降解,分析片断大小。下表是某小组进行的相关实验。

已知一线性DNA序列共有5000bp(bp为碱基对)
第一步水解
产物
(单位bp)
第二步水解
产物
A酶切割 
2100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B酶切割
1900   200
1400
 800    600
1000
1000
500
500
B酶切割 
2500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A酶切割
1900   600
1300
800    500
1200
1000   200
经A酶和B酶同时切割
1900    1000    800    600    500    200
(1)该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      原则。
(2)由实验可知,在这段已知序列上,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为   个和   个。
(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答题纸图中标出相应限制性酶的酶切位点并注明相关片断的大小。

(4)已知BamH Ⅰ与BglⅡ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右图所示,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一段含有数个BamH Ⅰ和BglⅡ识别序列的DNA分子进行反复的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AGATCC//TCTAGG”和“GGATCT//CCTAGA”序列明显增多,该过程中DNA连接酶催化      键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5分)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_。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       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2分)
(1)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序列I为内含子的一部分,序列II为外显子的一部分。   

上列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一精氨酸一谷氨酸一丙氨酸一天冬氨酸一缬氨酸 … ”(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AUG )。
①该基因表达过程中, RNA 的合成在________________中完成,此过程称为_______。
②请写出编码上述氨基酸序列的 mRNA 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序列 I 中箭头所指碱基对被替换为,该基因上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序列II中箭头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上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单位:个)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 3 : 1 ) ,其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 分)
(1)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细胞分裂素起着重要作用。
①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位,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还发现,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含14C 标记氨基酸的溶液(氨基酸可被叶片吸收并在叶片内移动),蒸馏水,棉签,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在叶片左半叶某一部位涂抹含14C 标记氨基酸的溶液(如图所示)。

第二步:
实验结果:
(2)萝卜是 C3植物,图 1 为萝卜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解。

①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过程中能使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在叶绿体中的 NA DPH 与 NADP+含量相等的情况下,突然分停止供给 CO2,请在图 2 中绘出叶绿体中 NADPH 含量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料酒精、生物柴
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C4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将野生菌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接受紫外线照射进行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      ,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线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还有哪些可行方法?(列举两种)                 
(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    。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列举两种方法)    
(6)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18分)
发醉法生产酒精后的废液〔pH4.3 )含有大量有机物,可用于培养、获得白地霉菌体,生产高蛋白饲料。培养、制取白地霉菌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培养白地霉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定量分装前,先调节____________, 分装后用棉塞封瓶口,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2)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从甲到丁的培养过程是为了____________。白地霉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菌体产量,图中②操作之前,应先称量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过滤后需反复烘干称量,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菌体干重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海南卷) 题型:综合题

Ⅰ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序上。

实验
黄色玉米粒
白色玉米粒

587
196

0
823

412
386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上表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           
(2)如果植株A接受植株B的花粉,在植株A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依次是:                                 
(3)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如果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请用文字说明)
(4)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在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_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0分)下图为人类中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请回答: 
(1)仅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利用遗传图解简要说明原因。(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只写出与解答问题有关个体的基因型即可。) 
(2)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__   _;如果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Ⅲ5是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概率为_______
(3)如果将该系谱图中一个表现正常的个体换成患者,便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系谱图,而且根据新系谱图,就可以确定该致病基因位于哪种染色体上。请写出这个个体的标号和致病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写出一个即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海南卷) 题型:综合题

已知SARS是由一种RNA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SARS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SARS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中有抗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SARS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1)实验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                   
(2)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和    酶,后者的作用是将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                连接起来。
(3)如果省略步骤②而将大量扩增的S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得到表达的S蛋白,其原因是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不能       ,也不能          
(4)为了检验步骤④所表达的S蛋白是否与病毒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                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5)步骤④和⑥的结果相比,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与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相同、不同),根本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辘方案如下:
( l )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人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人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_________,存活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