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 ||
汞 | 某种杀虫剂 | |||
A | 鱼(甲) | 鱼(乙) | 78 | 96 |
B | 河蚌 | 水蚤、小球藻 | 25 | 57 |
C | 小球藻 | / | 3 | 5 |
D | 鱼(乙) | 水蚤 | 10 | 31 |
E | 水蚤 | 小球藻 | 5 | 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继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发成功后,膀胱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最近,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
请回答:
(1)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体细胞,常用方法是 。
(2)进行基因转移时,通常要将外源基因转入 中,原因是 。
(3)通常采用 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了小鼠的基因组。
(4)在研制膀胱生物反应器时,应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的 细胞中特异表现。
(5)为使外源基因在后代长期保持,可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的转入 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使其发育成供体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该技术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组,原因是 。
(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氮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转化示意图。?
(1)大气中的氮主要经过 作用被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NH3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在 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2)动物摄取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有3个代谢途径,图中①是 作用;②是 作用;③是 作用。?
(3)若图中的氨基酸是丙氨酸,则图中B是 。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谷氨酸,A是丙氨酸,则②过程接受氨基的糖代谢中间产物是 。若图中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则称为 。?
(4)氮返回土壤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图中⑦产生的 (图中C)进入土壤;二是植物和动物遗体中的含氮物质被土壤中的 形成氨而进入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的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补捕 | 32 | 32 | 14 | 18 |
重捕 | 36 | 4 | 18 | 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上述F1番茄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其过程可简述为如下5个步骤:
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第________步骤,再分化发生在第_______步骤,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右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______________ 条件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结合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实际,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 ▲ 和 ▲ 。目前采用①▲ 已经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 ▲ 新菌种。
(2)在发酵过程中,产物源源不断地产生。这说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采用了 ▲ 的发酵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发酵菌种为 ▲ ,常需增加通氧量。当发酵生产的产品是代谢产物时,还要采用② ▲ 等分离提纯的方法进行提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