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吉林省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
试剂 | 用量 | 试剂 | 用量 |
牛肉膏 | 5g | 琼脂 | 20g |
蛋白胨 | 10g | 水 | 1000mL |
NaCl | 5g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A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8分)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
下图一表示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图二是图一部分生物的展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图一中丁为 ,其代谢类型通常是________。
(2)图二可以用图一中的 生物表示,碳在其中以__________形式流动。
(3)由图二知,蛇所处的营养级是第 营养级;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kJ。
(4)假如图二所在的生态系统被汞污染,则 生物体内汞含量最高。
(5)如果植物代表农作物,农民经常进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这
样做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A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11分)Ⅰ.甲图表示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温室中某种植物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速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24小时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是_________点所对应时刻。
(2)在24小时内,植物内积累有机物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点所对应时刻。
(3)在一天内,植物积累有机物量等于__________。(用图形面积表示,如SOABC)
(4)在一天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含量最中学学科网高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点所对应的时刻。此时,如果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既可提高光合产量,又可降低C5含量。分别于E、G两点对应的时刻,取该植物相同部位的叶片制切片,经碘液染色,观察叶肉细胞的颜色。上述操作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经改进,实验结果是E点比G点颜色__________(深、浅)。
Ⅱ.若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结果如乙图所示。对照实验是在30℃时进行的。请回答:(注:每一项温度处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
(1)当温度超过 ℃后,植物B的呼吸作用就会受抑制;这两种植物中,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是 。
(2)对A、B植物而言,光合作用对高温较为敏感,支持这一观点的实验证据是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由40℃升至45℃的过程中,植物B的叶绿体中ATP的合成速率 (选填“加快”、“不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A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为了研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⑴为了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
②同时向各试管注入lml唾液淀粉酶溶液,并保温5min; ③同时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保温5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a.请写出完成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 .
b.某同学做完该实验:三支试管内都出现了蓝色,经过检查,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均正确,所用的试剂、器材等均符合实验要求,那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相应的解决方法是 .
(2)为了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A~E;
②往5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胰蛋白酶溶液;
③按下表要求调节各试管内的pH;
试管编号 | A | B | C | D | E |
pH | 4 | 6 | 7 | 8 | 10 |
试管编号 | A | B | C | D | E |
pH | 4 | 6 | 7 | 8 | 1![]() |
消化蛋白质所用的时间(min) | >100 | 30 | 18 | 11 | 3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敦煌市敦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有纯合的抗病、有芒和纯合的感病、无芒品种,现用下图所示两种不同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无芒水稻新品种。请回答:(1)箭头“→”和“ ”所示有育种途径依次为____育种和____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依次是____和________,为快速的得到纯合的新品种应选择____育种,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2)图中A和B处理的人工手段依次为________和________。(3)在“ ”这条途径的培养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花粉植株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那么,该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该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表现____(可育或不育),还有一部分花药壁细胞也能发育成为植株,其基因型为____。
(4)在“ ”这条途径的培养过程中,纯合二倍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所占的几率是____。在“→”这条途径的培养过程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所占的几率是____。
(5)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敦煌市敦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人类某一种遗传病的家系系谱。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成的个体。请据图回答:
(1)控制该病的基因是在____染色体____性基因。
(2)若用A和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7号、11号个体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
(3)6号是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9号是杂合子的几率是____。
(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是____。
(5)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如果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几率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敦煌市敦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生物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细胞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物是杂合体,请写出该生物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
(2)若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该性状遗传时遵循遗传学的________定律。
(3)正常情况下,①位点的基因是____。
(4)若该图表示一个精子形成过程的某一时期,在只考虑B-b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下,如果有1000个这样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理论上,将产生含B基因的精子有____个。
(5)已知A基因中,G占全部碱基的26%,它在其中一条链中所占比例最大值是____。
(6)A基因的一条单链中,A+G/T+C=0.4,那么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甘肃省敦煌市敦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下表是人类红绿色盲病遗传的两种组合(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据表分析:
组合 | 亲代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 | ||||
女性正常 | 女性正常(携带者) |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 男性色盲 | ||
一 | ?×? | 0 | 1 | 0 | 0 | 1 |
二 | ?×? | 0 | 1 | 1 | 1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培养基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全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试验如下图所示。
(1)各试管的中带DNA中含有的氮元素是________。
(2)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的密度,轻带和中带的比例分别表示为________。
(3)上述实验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像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A中a、b、c柱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图B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____。
(2)图A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B中的____。
(3)图A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变化是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B中的____→____过程。
(4)符合图A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与图A中________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