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模块综合测试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h | 0 | 1 | 2 | 3 | 4 |
胰岛素含量/(μU·mL-1) | 14.2 | 12.0 | 8.9 | 7.5 | 6.2 |
胰高血糖素含量/(pg·mL-1) | 65 | 100 | 153 | 220 | 420 |
A.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B.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增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模块综合测试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民子弟兵在长时间的抢险救灾中,自身机体也要进行极其复杂的调节,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
B.产热增多,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C.缓冲物质中的NaHCO3与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反应,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模块综合测试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①、②、③、④、⑤、⑧有关
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导致细胞内DNA分子数量的减少
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模块综合测试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褐色雏蝗是每年只有一个世代的一年生昆虫。某地区褐色雏蝗从卵经若虫到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褐色雏蝗的卵、若虫和成虫构成了一个褐色雏蝗的群落
B.从成虫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地区褐色雏蝗的数量变化属于稳定型
C.褐色雏蝗以虫卵的形式过冬,当年成虫的数量与卵的数量呈正相关
D.决定该地区褐色雏蝗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迁出率及性别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模块综合测试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的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甲和己各代表一个营养级
B.调查图一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二中的曲线X
D.若图二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三中的t1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模块综合测试2(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乙,α银环蛇毒是一种________性毒液。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模块综合测试2(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1是为了处理污水(含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而设计建造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图2是对该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表示分解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 ||||
甲 | 145.9 | 62.8 | 83.1 | 0.066 |
乙 | 870.7 | 369.4 | 501.3 | 0.002 3 |
丙 | 0.9 | 0.3 | 0.6 | 0.94 |
丁 | 141.0 | 61.9 | 79.1 | 0.085 |
戊 | 211.5 | 20.1 | 191.4 | 0 |
图2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请据图2画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图2中不同营养级体内DDT含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 L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项目 | |||
进水 | 750 | 360 | 700 |
出水 | 150 | 50 | 25 |
COD、BOD值越高,表明________污染程度越高;总氮量的降低表明,植物的吸收作用可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4)该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对污水流入设计了流量和流速控制开关,并且在系统的底部铺设了通气的管网。前者是因为________,后者的目的是促进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模块综合测试2(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植物的根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又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根具有背光生长现象,经研究该现象也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现已测得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请在坐标曲线上标出A、B、C、D对应的位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主要由根尖产生并且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3)干旱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赤霉素等含量明显减少,脱落酸和________含量大量增加,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进叶片等器官________过程。
(4)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 模块综合测试2(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环境激素”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释放到环境中并持久存在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被称为21世纪的公害。下图为人体内激素和环境激素的作用机理。请回答:
(1)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从而激发DNA的转录过程,生成新的________________,进而诱导蛋白质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可见,该激素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来影响生物的性状。
(2)有的环境激素与正常激素具有类似的结构,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干扰________________。
(3)塑化剂DEHP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环境激素。据报道,儿童食用含DEHP的食品易诱发性早熟。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DEHP类似于雌性激素,雌白鼠过量食用易诱发性早熟(性成熟的早晚以初次发情时间为指标)。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将同龄、幼年、生长状况相同的雌鼠随机均分为3组,依次编号为A组、B组、C组。
②A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B组每天饲喂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三组雌鼠。
④观察并记录每个雌鼠的________________,并取平均值。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细胞内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引起的,而构成这些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是一致的
B.一个DNA分子水解后能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而一个蛋白质分子彻底水解后就能得到20种氨基酸
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