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 )
A.增长速率大于零 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关系。依此图回答: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是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进入图中的哪个区间的结果( )
A.OA区间
B.OB区间
C.进入大于OA区间
D.进入大于OB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为a、b、c,如图所示。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D.三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给量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胚芽鞘A作如图所示的处理,形成胚芽鞘B,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 )
A.Q处向左? B.Q处向右
C.P处向右? D.不弯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下图。据图回答:
(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3)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_____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_____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
(4)由此可见,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______了,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______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就称为群落的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以下是某调查小组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分析回答: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取样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
②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
(2)调查小组对该生态系统的几种植物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
年份
植物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A 10.0 9.2 8.0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假设生长素能促进根的生长,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实验方案:将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如图所示,根部正在发展,从区域A剪取
mm长的根段。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在每一种溶液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根段,浸泡两天。
(1)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表内数据绘制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根段长度增长率的曲线图。
表 根段长度数据表
(2)据表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实验所用的根段为什么取自区域A而不是区域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实验所用根段为什么取自区域A而不是区域B的解释是否正确,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从区域A和区域B各剪取10 mm长的根段,分别等量地浸泡于10-4 ppm(或10-5 ppm、10-3 ppm)浓度生长素溶液中2天,测量根段的长度,计算平均值。
(5)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届吉林省高二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