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分布
B.核糖体化合物组成与噬菌体相同
C.蓝藻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溶胶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
D.通常情况下,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所做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的
24Na+量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复极化阶段主要是Na+载体在起作用
B.神经纤维排出24Na+不需要消耗ATP
C.“某药物”不可能抑制ATP水解酶的活性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
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小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小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乙、甲 B.乙、丙 C.丙、丙 D.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与“脱分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B.分化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脱分化过程则是基因“不表达”过程
C.转基因大肠杆菌的培育过程不涉及“分化”与“脱分化”
D.脱分化过程中细胞的结构没有变化,而功能发生了明显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获得免疫比较好
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采用方法①可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 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下图所示,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A.小于 m B.大于1 m,小于2 m C.小于2 m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和二倍体核型
B. 试管婴儿也是由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发育过程而产生的
C. 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培养时的饲养层细胞功能相同
D. 胚胎分割可成倍增加胚胎的数量,是一种快速繁殖种畜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二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发挥作用的示意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并吞噬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D.以囊泡的形式包裹细菌,避免细菌内有毒物质对细胞的伤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