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 T 淋巴细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非克隆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过程需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
B.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消化
C.丙过程得到的细胞大多具有异倍体核型
D.丁过程得到的细胞具有异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8为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用限制酶PstⅠ、SmaⅠ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
B.过程②用农杆菌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C. ampr用于筛选转化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探针进行目的基因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都需要用CO2培养箱 B.都需要加入生长素等激素
C.都需要胰蛋白酶处理 D.都是细胞工程的基础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实验操作与结果相符的是 ( )
A.胡萝卜根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幼苗不含叶绿体
B.在低渗溶液中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
C.胰蛋白酶作用时间越长收集到的分散细胞越多
D.制作腐乳码放豆腐时要留出缝隙促进毛霉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
C. 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中,科学家们做了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可观察到这些细胞具有发达的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将一小块胰腺组织放入含放射性标记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短暂培养,在此期间放射性标记物被活细胞摄取,并掺入到___________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________________在细胞内的位置。
(3)科学家将短暂培养的胰腺组织洗去放射性标记物,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随着______________的变化,放射性颗粒数的百分比在不同细胞结构上有规律的变化,据此推测,分泌蛋白转移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之中,这些膜泡能够精准的运输。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酵母突变体 |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
sec12基因突变体 |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
sec17基因突变体 |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7分)某研究小组利用伊乐藻进行了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pH |
伊乐藻生物量 (2.0g/L) |
伊乐藻生物量 (1.0g/L) |
伊乐藻生物量 (0.5g/L) |
净产氧量(mg/L·h) |
净产氧量(mg/L·h) |
净产氧量(mg/L·h) |
|
3 |
-0.117 |
-0.027 |
-0.043 |
5 |
1.242 |
0.706 |
0.364 |
6 |
0.976 |
0.557 |
0.287 |
7 |
0.722 |
0.413 |
0.213 |
8 |
0.537 |
0.303 |
0.156 |
10 |
0.087 |
0.052 |
0.026 |
(1)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伊乐藻产生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_的分解,该反应在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当水体pH为3时,三组伊乐藻的净产氧量均呈现负值,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伊乐藻最适宜生长在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4)当水体的pH为10时,与pH为8相比,净产氧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水中___________减少,直接导致暗反应(碳反应)速率降低,影响了产氧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9分)下图中编号①~⑤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回答问题:
(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__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___________的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2)据图分析,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图③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间发生交叉互换。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①→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②中的细胞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图⑤的每个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