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其中灰身(A)对黑身(a)显性,长翅(B)对残翅(b)显性,C、c与D、d控制另外两对相对性状。已知该果蝇产生基因型为ABCXD的配子占全部配子的5%,如果某雄性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BbCcXDY(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如图果蝇相同),则该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表现为灰身长翅的个体比例为………( )
A.20% B.25% C.50% D.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回答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问题。
下图中A~E表示5种细胞器,①~④表示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的4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甲~丁表示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写数字或编号,在“ ”上填写文字)。
1.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 ]。
2.具有物质①的细胞器是[ ]。
3.①~④中,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是[ ];
4.物质③与④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区别是
5.丙反应和丁反应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丙反应中产生的[H]作用是
在同一细胞中丙反应产生的O2到图丁参加反应共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6.与乙反应有关的细胞器是[ ],说明该细胞器中进行乙反应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下图是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图中在 (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 个细菌。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 (用编号表示)。
2.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成分 |
含量 |
编号 |
成分 |
含量 |
① |
粉状硫 |
10g |
② |
(NH4)2SO4 |
0.4g |
③ |
K2HPO4 |
4g |
④ |
MgSO4 |
9.25g |
⑤ |
FeSO4 |
0.5g |
⑥ |
CaCl2 |
0.5g |
⑦ |
H2O |
100mL |
|
|
|
(1)上述培养基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判断依据是
(2)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自生固氮菌,该培养基成分如何调整? ,依据是
(3)若表中培养基用于观察菌落形态,应增加的成分是 。
3.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某些微生物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属于该类物质的有( )(不定项选择)
A.某些维生素 B.某些氨基酸 C.酶 D.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人工免疫是人类战胜传染病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三次革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100多年前巴斯德开创了以炭疽病疫苗、狂犬病疫苗为代表的第一次疫苗革命,这类疫苗是用_____________制成的。
2.第二次疫苗革命使疫苗的研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用基因工程制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作为疫苗用于临床接种,从而使疫苗的研制进入到 水平,此类疫苗较第一次研制的疫苗的最大优点是 。但此类疫苗需低温保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DNA疫苗被称为第三次疫苗革命,DNA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1)该过程首先是获取 作为目的基因与质粒进行体外重组后,注入人体。
(2)图中B物质为 。
(3)与第二次疫苗革命相比,第三次疫苗的优点是 。
4.第二、第三次免疫革命中都运用到_____________技术,表现出现代生物技术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
5.简述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免疫力的过程。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7分)美籍华人钱永健等科学家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GFP会发出绿色荧光,该蛋白质在生物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实验中是作为 基因。
2.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水平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有 。(2分)
3.在②过程进行转基因体细胞的筛选时,比较简易的筛选方法是 。
4.在④过程培养重组细胞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外,还需要 。
5.图中从③到④的过程中一般利用去核后的卵细胞作为受体,而不用去核的体细胞,主要原因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关于神经、激素调节和内环境的问题。(15分)
1.图1是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
(1)图1中神经冲动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递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脊髓灰质炎患者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的症状,是因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破坏了图中编号为_________ 的部分。
(2) 图1中神经信号在⑥处和③处的传导(传递)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为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A、B、C代表器官,①、②、③代表激素,Ⅰ、Ⅱ代表作用过程。
(1)图2中能表示激素调节基本方式的编号是_________。
(2)若图2中所示腺体为甲状腺,则图中字母A和B代表的器官分别为 、 。若图2中所示腺体为睾丸,其分泌的睾丸酮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肌肉发育和骨骼生长,使体内贮存的脂肪减少等作用。个别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睾丸酮,则Ⅰ和Ⅱ所示作用过程会 _______(增强/减弱),预测对其性腺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人从温暖的空调房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人体进行如图2所示的体温调节过程,此时人体调节体温的方式是 ,并简述其调节过程 。(2分)
3.图3中A表示激素运输至靶细胞的过程;B表示激素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3中A过程的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那么胰岛素主要通过___________ 的运输到达靶细胞。如果胰岛素与B中的⑦结合,则靶细胞内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有 。(2分)
(2)人类的糖尿病有I和II两种主要类型,其中II型糖尿病一般都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这与靶细胞有关,推测II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的问题。
人类的ABO血型是由IA、IB和i三个基因控制的,下图为某家族血型遗传家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1和Ⅱ3的血型为O型,Ⅰ2、Ⅱ1和Ⅱ2的血型为B型。Ⅱ2和Ⅱ3的血型不同说明
。
2.Ⅱ2与一个血型为A型的正常女子结婚,生育了一个血型为O型且患血友病(设基因为h)的儿子。
(1)该A型正常女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Ⅱ2精巢中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i与XH发生组合的时期是 , IB与IB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在正常情况下,其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其基因型为 。(2分)
(3)若他们再生一个儿子,其血型为B型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2分)
3.为了降低血友病患儿的出生率,产前诊断可通过 检查,获取胎儿的绒毛膜细胞并检测其相关 (染色体或基因),以确定是否终止妊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下图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的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回答:
1.该现象称为 ,该图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为 。
2.可依据比较解剖学的理论获取它们的 作为进化的证据,并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
。(2分)
3.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 。(2分)
4.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 年后,该种群AA为48%,aa为22%,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并解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概要的模式图。其中,①~④表示化学反应,A~F代表物质。图2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 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或物质的名称。
② 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2.据图2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___微摩尔/分。
3.在图2中乙处给予光照时,分析瞬间ATP的变化为________;在丙处添加CO2时,分析短时间内C5的变化为________。
4.在图2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但稍后不再增加而稳定,原因是
。(2分)
5.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_。
6.若在图2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_。
7.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_____微摩尔。(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科学实验发现土壤中缺磷,会导致植株矮小,叶色暗绿。依据叶色变化可能是缺少类胡萝卜素,试设计实验探究叶色暗绿是否是因为缺磷造成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实验所需主要用具、试剂:烧杯、漏斗、试管、研钵、完全培养液、仅缺磷的完全培养液、无水乙醇、SiO2、CaCO3、、层析液等
实验材料:正常生长的黄瓜幼苗
1.实验假设: 。
实验步骤:
2.第一步:取两个烧杯编号为A、B,各放入 的黄瓜幼苗
3.第二步:
4.第三步:分别从A、B两组中选取 ,用 提取叶片色素,用 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 。
5.实验结果预测:
(1)
(2)
6.磷元素组成的物质在生命代谢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试举出其在细胞中组成的三种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