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共同点是所固定的酶都可在细胞外起作用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PCR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A.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
B.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C.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指数方式扩增
D.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 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下列哪项操作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A.配制培养基 B.倒平板 C.接种 D.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或方法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全能性
B.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酶的专一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过程中需要细胞整合但不需要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杂交瘤细胞具有浆细胞与癌细胞的所有遗传物质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D.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具有准确、快速等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恐怖组织会滥用转基因技术将其用于恐怖行为。下列不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的是
A.把蜡状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
B.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有免疫力
C.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而其他人却不易感染
D.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研究和开发天然食用色素,某研究小组取等量相同品种的红枣,采用溶剂提取红枣中部分红色素,用紫外光谱仪测定不同温度下“提取液的吸光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吸光度越大,红色素含量越高。下列分析较合理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为红枣生长的不同温度
B.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红枣中红色素生成的影响
C. 红色素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不稳定
D.温度越高,提取液中红色素含量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