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庭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⑤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⑥近亲结婚将会导致各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细胞,它们只有接受了足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它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细胞将不再分裂
B.存活的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可建立突触结构
C.神经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编程性死亡
D.只有在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细胞才会发生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 )
A.青霉素在葡萄球菌内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D.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选择和纯化可以获得细胞株
B.动物细胞培养基添加胰岛素的目的是调节血糖浓度
C.定期更换培养液的原因只是为了给动物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胚胎干细胞培养时,加滋养层是为了抑制胚胎干细胞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十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安装于10×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目镜不变,换用某X物镜后,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um。如果在10×目镜和1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一个酵母菌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格,则X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所测得的酵母菌长度依次是( )
A.40×;20格 B.40×;1.25格 C.25×;15格 D.5×;25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A、B、C、D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②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C中
③A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A.②③ B. 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