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东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达正确的是 ( )
A.离体的植物细胞具备一定的营养条件均能够表现出全能性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植株是细胞全能性的表现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东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下列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 )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东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据此回答:
脱分化 再分化
①——→②——→③——→④
(1)①表示 ,它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 。②表示
(2)若①是花药,则④是_________________,继续对其使用 处理可获得正常植株,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填编号) 。若利用此项技术制造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培养将进行到(填编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东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牛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过程分别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2)在胚胎移植过程中,供、受体母牛选择好后,要用激素进行 处理,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供体和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以保证移植的胚胎能够继续正常发育。
(3)为了提高牛胚胎的利用率,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_;处理的时期是 _____ ___或____ _ __
(4)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称为ES或EK细胞。这类细胞的形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东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_____处,DNA连接酶作用于_______处。(填“a”或“b”)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____________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______做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 _____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东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食品卫生是关系千万人健康和生命的大事,为检测某食品厂乳制品中总菌量和大肠杆菌量是否超标,常采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配制哪种物理性质的培养基?________,在接种之前,一般对培养基采取________方法灭菌,灭菌后才能保证培养得到的菌落全部来自待测样品。培养基中是否应该加入全部五大类营养要素?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制备好以后,应该将一定量的________的稀释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在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下培养。
(3)待培养一定时间后,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计数,以得出总菌量的数据,若要得到大肠杆菌量的数据,应该在配制培养基时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广东佛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