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在其细胞结构中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A.香菇 B.细菌 C.烟草花叶病毒 D.蓝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年数 物种数量 植物类别 |
1 |
4 |
15 |
25 |
40 |
草本 |
28 |
27 |
26 |
30 |
34 |
灌木 |
0 |
3 |
4 |
12 |
19 |
乔木 |
0 |
0 |
0 |
14 |
23 |
总计 |
28 |
30 |
30 |
56 |
76 |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
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用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下图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②曲线对应的实验组是
A.②-乙 B.②-甲
C.②-丙 D.②-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则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b曲线
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
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 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应多以动物性食物为食
D.如果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A.m<X<n B.X= i C.n<X<i D.X>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发展期到成熟期群落演替的趋势较为明显。下列四项趋势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生态特征 |
发展期 |
成熟期 |
A. |
营养结构 |
简单 |
复杂 |
B. |
有机物总量 |
较多 |
较少 |
C. |
抵抗力稳定性 |
弱 |
强 |
D. |
动物类群丰富度 |
较低 |
较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甘肃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
播种量的比例 |
收获种子的产量 |
||
大麦 |
燕麦 |
大麦 |
燕麦 |
0.2 0.4 0.6 0.8 |
0.8 0.6 0.4 0.2 |
42 81 98 105 |
133 56 32 13 |
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