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
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几率为1/8
C.家系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
D.家系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基因型为YyRr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E~I时期细胞中的两倍
B.L时期基因组成可能为YYRR、YYrr、yyRR、yyrr
C.E、M时期,由于DNA分子的解旋,染色体逐渐恢复为染色质
D.在G和I时期,细胞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A,细胞液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 )
A.A>B>C B.A>C>B C.B>C>A D.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四个配子,比例是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E/e、F/f和H/h,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eeffhh的果实重120克,然后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就使果实增重15克。现在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EEffhh,F1的果实重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A.eeFFHH B.Eeffhh C.eeFFhh D.eeffh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家鸡的无尾(M)对有尾(m)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交配产生的受精卵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表现无尾性状。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 F1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和红眼短翅
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中的母方
C.F2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理论上是( )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